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研究 > 学术论文 > 博物馆
安博研究
  • 学术论著
  • 科研课题
  • 学术论文
  • 学术活动
  • 专题讲座
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4-04-29 浏览次数:1959

元保祥[1]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四期
【摘要】: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只能依靠政府增加投入,不能以产业化理念为依托整合自己的特有资源,从事经营性活动,提高资源运营效率。博物馆应该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开发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推动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museum is the protec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precious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public welfare cultural establishment unit, take the profit as a goal, but this did not mean the museum only can depend upon th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cannot tak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dea as depend on the conformity unique resources, is engaged in the managerial activity, enhances the resources operation efficiency.The museum should under the insistence social efficiency first premise, fully use own each resources superiority, the development culture product, the development culture industry, strengthens own development vigor and the competitive power, impels the museum cultural establishment wel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产业   开发 探讨
Key word】: Museum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discussion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与产业属性的特点逐步显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博物馆界开始从事经营活动,并逐渐呈现出一种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趋势。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博物馆应该增强市场意识,树立营销观念,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这在提高博物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延展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概念及特点
1、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从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上讲,它必须具有文化的属性和产业的特征,是“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或部门的集合”,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
全面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从文化产业概念的外延上讲,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并把跨越于二、三产业的一些行业归纳于文化产业的体系中,被联合国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具备审美性、高科技化、高价值、高增长、环保性特点, 被国际公认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
2、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概念
博物馆文化产业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特征、新使命。欧洲文化产业委员会把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生产和销售系统”,归于文化产业。国家统计局二○○四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把博物馆文化产业作为整个“大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为文化产业中文化艺术服务类,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博物馆文化产业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依据馆藏文物设计制作的各种陈列展览,它们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主流产品、拳头产品和长线产品;二是根据观众的需求研发的、具有吸引力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能够领导旅游品消费、创造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博物馆文化商品。博物馆的文化服务也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博物馆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开展的各种技术性社会服务活动,如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和文物复制等;二是适应市场经济新变化、从服务观众出发开设的各种公共性社会服务项目,如餐饮、休闲娱乐等。
3、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点
第一、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2400个,基本形成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专题突出、分布广泛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每年举办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2.56亿人次,博物馆文化产业存在巨大的消费群体。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处于爆发性成长的前夜。从人口结构看,渐成消费主流群体的“70后”、“80后”,也更倾向于购买娱乐和休闲产品。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超过3%,一方面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远未得到开发,另一方面也说明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量还不够,这都给我国文化产业的明天留下了较大弹性空间。
第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博物馆文化产业主要指博物馆依据自身的条件,在文博旅游、文博鉴赏、文化休闲、巡回展览、提供场地、纪念品开发销售以及提供餐饮服务等方面开发相关的产品,文化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较小,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因此,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相对紧张、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博物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显现。
第三、强调创新求变。博物馆文化产业会随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潮、新技术、新消费的变化而自发创新求变、新陈代谢,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突破和变革,从而派生出新生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传播力、表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四,社会参与性强。博物馆文化产业能够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生活于基层的农民艺术家,也可以被博物馆吸纳以自己的方式从事博物馆文化产业,是适宜多种所有制、多种类型企业形态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和谐并存的产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特点。
第五,生产的产品具有可复制、反复使用性。博物馆文化产品在工业加工过程中,可以大批量的复制,而文化产品的内容本身不会损耗和衰减,相反,复制得越多,投入的创作成本就被分摊和稀释得越小,产品的回报率就越高,实现“一次开发、多次使用”,以规模化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由于文化产品具有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很多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损,反而会随着使用人次的增加实现自身的不断增值。
第六,具有反经济周期性的特点。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壮大。经济不太景气时,人们往往会在精神文化产品中求宣泄、找信心,会催生特殊的文化需求。由于文化产业这一特殊性,会使它与经济发展周期不完全重合,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特性。2008年《文化产业蓝皮书》指出,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下行通道,但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是博物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新世纪的博物馆面临两个挑战,即经济挑战和社会挑战”。我国博物馆大多数是计划经济体制,极大的限制了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博物馆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建立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生产机制,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市场上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充足的发展后劲,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形成文化发展中独立的扩大再生产机制。
2、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休闲娱乐时间更加充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和支出比重逐渐提升,文化消费总量迅速提高,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形象代表,是文化实力、经济实力的象征,必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时代要求,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日趋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提供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正在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从经济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而我国文化产业则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要改变当前这种落后状况,就必须改革旧有的文物工作管理体制,逐步地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形势需要又符合博物馆自身工作特点及其规律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优势。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和思路
博物馆要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突破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突破小农经济个体经营,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的道路。
1、博物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应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把握党的政策,确立“围绕业务搞创收,在创收中拓展业务”的观念,保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相得益彰。一是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并不是要改变博物馆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而是要借助文化产业的开发,更好地推动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开发必须围绕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三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必须“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不可“一风吹、一刀切、一锅端”。四是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运作: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展示的基本服务活动方面采取事业的方式运作;而在满足观众参观文物陈列的基本需求后提供服务活动时采取产业的方式来经营。
2、树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
要不断挖掘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交流互动的潜力,精心设计制作精美雅致而不是低俗粗糙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把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优势。要了解掌握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学习研究国家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强化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不断实践和探索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3、建立多元化经营机制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经营开发上要积极主动,打破地区、行业和体制上的界限,按照“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负、利益共分”的原则,进行文化生产和资源与资本的优化组合,共同组成多元的文化生产主体,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对现有经营体制进行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经营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跨行业战略重组及并购,逐渐演变成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公司。
4、优化资金运作机制
在资金运作上,可以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投融资格局,开创多元投资和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新局面。通过联手合作,走出一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非营利文化与营利文化、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5、建立激励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推行聘用制,分配与个人工作业绩和贡献挂钩,拉开档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可给予重奖,有条件的可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鼓励博物馆现有专业人员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发挥他们在文物鉴定、咨询、编写书刊音像作品、文物复制等方面的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劳务报酬。对于博物馆愿意从事产业经营者,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实施办法,保留原有身份,解除后顾之忧,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活动。
6、大力开拓市场
搞好市场营销活动,处理好生产与销售、产业与市场的关系,做到适销对路。产品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精品普品两手抓,一齐上。精品收藏、观赏价值高,能卖高价;普品需求量大,能多中取利。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 “等客上门”的状态,采取办节会、展销会、产品推介会和广告宣传等方式,积极主动进入市场,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渠道、营销网络和营销战略。 
    四、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
    博物馆必须利用本身所具有藏品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场地资源等丰富的资源优势,面对游客需求,积极设计开发文化产品,增加服务的内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开发产品
展览产业。博物馆要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各种陈列展览,引进外地有影响的陈列展览,配合形势教育办特展,向外竞标设计和输出展览项目,在惠及民众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积极承接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如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搞专题性展览,联合教育部门举办中小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展览,适应社会需要举办各种绘画、书法等展览,为文物收藏者开辟小型文物精品室等等。
编辑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观众通过陈列展览看到的展品仅是其馆藏文物的一部分,编辑出版各种图书、画册、明信片和音像制品可以让观众对博物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出版物还具有引导说明功能,帮助观众理解博物馆陈列展品的内涵意义或陈列主题。这些出版物被带出博物馆,成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品和扩大博物馆影响的有效宣传品,成为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教材,又可增加博物馆经济收入。
配合陈列展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观众参观博物馆展览,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物的复仿制品,带回去继续观赏、收藏或赠送亲朋好友。一些科研院所由于展示研究工作也需要购买一些文物复仿制品。博物馆一些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观赏性强的文物复仿制品也逐渐作为“特产”成为政府及各部门的馈赠礼品。这都为博物馆制作文物复仿制品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
以藏品为基础,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消费向多元化发展,购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成为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或留作长久纪念,或馈赠亲朋好友。博物馆应该在确保文物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以藏品资源为依托,研发适销对路兼具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使博物馆文物本体之外衍生的信息、知识及审美价值融入特色文化产品中,产生经济收益。
2、增加服务
展览服务。按照“三贴近”原则,博物馆陈列展览应由封闭逐步向互动、开放的动态形式转变,增设互动项目,进行体验式教育,让观众零距离接触一些展品,把参观变成一种交流、娱乐活动。博物馆应为观众提供优质讲解、语音导览器、馆藏文物介绍触摸显示屏及存包处等配套服务设施。有些服务项目可以依据政策收取合理费用。
技术服务。博物馆应利用自身人才、技术优势和特有功能,经常举办有特色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咨询、鉴定、设计、辅导、培训等活动,以及承担科研项目获得收益。特别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把向少年儿童传播科普知识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产业开发的一个领域,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开办少儿科普培训班,组织小学员撰写科普文章,进行演讲比赛和文物知识抢答等。
场地服务。博物馆在不影响参观环境和总体氛围的情况下,可以开设音乐书吧、音乐茶座、咖啡屋和快餐店以及画廊、文博书店、购物中心、停车场等,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乐舞演艺、知识竞赛及艺术品位较高的各种展览等活动。还可以出租闲置的房屋,腾出一些展厅租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办展览,丰富展览内容,增加产业创收。
商品服务。主要是开办博物馆商店。“博物馆商店”的成立,在初期,仅是方便观众随手带回一些记忆和留念;而今,“博物馆商店”有两个最大的任务,就是满足旅客以及充当行销博物馆的工具。“国际博物馆商店协会”已经把“博物馆商店”作为行销博物馆、开拓博物馆财源、创造博物馆品牌与推广博物馆教育的媒介,增加博物馆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献资料查阅服务。博物馆藏有大量文物及古籍善本、历史文献、原版书、各历史时期照片等珍贵资料,除少数用于陈列和查阅外,大都封存库房,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浪费。博物馆可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有偿查阅服务。 
其他服务。利用博物馆的设备向观众提供照相、录像服务、书画装裱等。
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其社会公益性质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作用不能改变,要防止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丧失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博物馆要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博物馆的活力,促进文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六届全体大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1989年海牙
2】曹兵武、李文昌主编:《博物馆观察》,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简称《文化产业蓝皮书》)
4】徐浩然,雷琛烨主编:《文化产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文件,2004年


[1]作者简介元保祥,男,本科学历,经济师,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产业研究,安阳甲骨学会副秘书长.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