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研究 > 学术论文 > 博物馆
安博研究
  • 学术论著
  • 科研课题
  • 学术论文
  • 学术活动
  • 专题讲座
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05 浏览次数:2144

郑嘉凤[1]
2005年10月发表于《安阳历史文物考古论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我国的信息化热潮也犹如万马奔腾,波涛光涌。信息革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搞好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㈠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是藏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藏品保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保管员需要经常及时地进行藏品的分类、编目、建档、维护与保养等一系列繁琐繁重的工作,还需要把藏品信息迅速准确地提供给利用者,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博物馆保管人员少,且保管人员身兼数职,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了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发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式准确无误、快速及时地搜集整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解决那些由于数量过大、处理时间过长而使得依靠人工解决非常麻烦、甚至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可以将保管员从大量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藏品保管水平。因此,对馆藏文物实行信息化管理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客观现实要求。
㈡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藏品保管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藏品保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藏品,为陈列工作和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藏品管理信息化实现后,藏品保管的现代化水平也将大大提高,就可以随时按照藏品的名称、时代、作者、质地、纹饰、铭文、器型等不同的目录索引条件快速、准确地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及图像资料。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繁重的实物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保管员在检索和提供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负担,提高藏品保管的安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藏品保管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博物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提供社会化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㈢藏品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发展速度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是用信息化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装备和改造,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代替手工操作管理,而且是社会进入快节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向传统的藏品管理理论和操作规程提出的挑战,是国家
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网络的基础,是改变藏品管理人员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一项根本性措
施。因此,藏品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藏品管理先进与否
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的新潮流,也是全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更是把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推向了新高潮。早在十余年前,国家文化部就下文指出“为了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各地博物馆可根据本地的经济及人才条件,逐步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藏品”。作为文物收藏基地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当成为主要的信息资源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物馆的电脑应用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启动,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博物馆在藏品保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业相比,我国藏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就是和国内其他一些行业和部门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存在的问题
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藏品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藏品信息标准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藏品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够,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博物馆藏品数量庞大,信息内涵十分复杂,而各博物馆对同类信息的描述语言存在种种差异,这就直接影响了藏品信息的转换登录工作和藏品信息的广泛共享,制约了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第二,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开发手段滞后。具体表现为上级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与基层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各技术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藏品管理和软件开发手段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还不能有效和地使用现代化的管理与开发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藏品管理信息化发展。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藏品数据库建设需要对馆藏文物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对每件文物藏品——进行拍照、扫描、录入,将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采集一件文物的全部信息,其费用是相当可观的。于禾同志在《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一文(见《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28日第3版)中曾谈到采集一件文物的信息估计需花费1000元。这样的费用许多大馆都力不从心,中小型博物馆的财力更难以支付。从这个角度看,资金问题确实是困扰博物馆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建设资金,造成博物馆信息化设备的落后,软件不能配套使用,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起步,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第四,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尽管近几年计算机在系统内逐步普及,人们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保管员对计算机比较生疏,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尚未掌握,影响了计算机设备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培训的缺乏,造成保管人员知识老化和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地影响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对策与措施
㈠强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藏品管理网络建设、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更新升级、藏品数据建设等。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地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基层博物馆计算机设备少、档次低、无法满足藏品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针对这种不利情况,结合自己实际需要,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贯彻以任务带建设,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开筹资渠道,开源节流,加紧基础建设,努力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㈡强化应用软件开发力度,建立具有藏品管理特色的应用体系
与其他部门相比,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低下的系统软件的开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应用软件开发的滞后一直是藏品管理信息化的弱项,技术滞后,模式单一,是制约软件开发的瓶颈。软件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软件开发应遵循加强藏品管理为核心,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起点,以提高藏品管理水平为最终目标的原则,利用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开发出一系列先进实用的藏品管理应用软件。应根据各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开发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巨大浪费,甚至会延缓藏品管理的信息进程。
㈢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人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有赖于人的有效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全体保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普遍提高人员素质和掌握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通过在职培训、在职教育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具有渊博知识和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及具有较高组织领导艺术、具有远见桌识的领导人才,为全面提高藏品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基础。
四、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问题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文物管理事业的发展给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化服务水平,加速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现代化,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最有效的突破口和最重要的切入点。为此我们应确实“工作超前,质量第一,注重应用,利于发展”的信息化工作思路。首先,应把握工作超前性,即我们在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超前研究应用技术,超前开发利用成果,牢牢把握藏品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第二,要坚持投入的连续性。藏品管理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效益高的工作,不可能通过一次投资,达到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目的,必须坚持长期不懈地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投入的连续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智力投资,定期对保管人员开展培训,实现计算机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量存储,确保硬件建设与应用开发的同步进行。第三,要注意建设的实用性。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文物管理工作服务,单纯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而不注意建设的实用性,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工作上的徒劳。因此我们在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本着实用的原则,不能赶时毳,贪大求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第四,要坚持统一性原则。要统筹兼顾,规范统一,不能各行其是,重复开发,互不兼容,要统一领导,统一规范,统一协调。
   总之,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促进文物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广大藏品管理人员的共同愿望,也是一项长期而十分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工作,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博物馆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1]郑嘉凤,女,安阳博物馆,学士,副研究馆员 ,从事研究领域:文博研究,安阳市甲骨文学会会员、安阳市钱币学会会员。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