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研究 > 学术论文 > 博物馆
安博研究
  • 学术论著
  • 科研课题
  • 学术论文
  • 学术活动
  • 专题讲座
谈谈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4-05-05 浏览次数:1337

贺贵明[1]
2005年10月发表于《安阳历史文物考古论集》
 
     多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巨大发展,文物鉴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知道,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藏品鉴定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判断器物是否具有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价值、陈列价值、科学价值的研究工作。藏品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是衡量该馆社会地位及其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和加强藏品鉴定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中还存在着缺乏鉴定理论系统化、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手段科学化等一列问题,直接影响着藏品鉴定工作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就藏品鉴定诸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能对我国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有所裨益。
一、       文物鉴定方法及存在问题
 藏品鉴定方法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二是现代科学文物鉴定方法。无论采用哪种鉴定方法都是以判断器物年代真伪和内涵价值为目的,这是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的基本任务。
我国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前人经过长期实践,艰苦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文物鉴定方法,一般采用看(外形)、摸(器内外)、听(声音)、闻(气味)等直观的方法,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器物从外形到内涵,从质地、铭文、造型、纹饰、制作工艺、作品风格等方面,抓住特点,找出规律,反复比较,认真加以综合研究,最后作出判断。实验证明,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前人及老一辈文物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行这有效的方法,为已往的我国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的。
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今一些高科技防伪器物的出现,单凭直观来鉴定是很困难的,因而要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来测定其真伪,有些测定的内涵是肉眼看不到的。比如,器物成分的含量,器物形成年代等方面。可进一步增强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现在国内外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文物鉴定的仪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碳十四测定文物年代技术,穆斯堡尔古陶瓷断代。此外,还有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电子探针、中子活性分析等方法。因此,博物馆选择引进现代科学仪器进行鉴定文物,是今后文物鉴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文物鉴定工作的迫切需要。
目前,在对待藏品的鉴定方法上,存在着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只相信传统的鉴定方法,认为经验是十分可靠的。二是偏重现代科技鉴手段,轻视传统经验,认为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两种观点都失偏颇,不利于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的发展。必须纠正观念上的错误,
要充分认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据资料介绍,前几年故宫博物馆通过运用传统文物鉴定方法并结合现代科学文物鉴定技术,对该院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作了进一步鉴定,鉴定出属于仿制、拼凑、改造、花纹铭文伪刻等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传统的方法还是现代科技手段,都各有所长,不能一概而论,顾此失彼,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应当正确认识传统文物鉴定方法与现代科学鉴定方法的关系,这对于博物馆文物鉴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只有不断总结和继承传统文物鉴定方法,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文物鉴定手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取长补短,才能保证藏品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是文物鉴定工作最基本的方法。
基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大型博物馆尤其是省级或有条件的博物馆应率先发展和利用现代科学的文物鉴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本省或地区博物馆藏品鉴定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藏品鉴定的科学性,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运用,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藏品鉴定人才的培养问题
 衡量一个博物馆文物鉴定工作开展的好与坏,藏品鉴定是否准确,质量优劣,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因素,而人的关键是素质,而素质高低的关键是培训。目前就我省整个博物馆的情况来看,整体文化素质都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专业素质尤其是文物鉴定方面人才缺乏,断层现象严重,青黄不接,影响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我省是全国的文物大省,馆藏文物达130余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数的八分之一,地下地上文物极其丰富,文物鉴定及保护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文物鉴定人才的培养问题已成为今后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省文物局的领导也十分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文物鉴定人才。在1999年,省文物局拨出资金并组织了由各地市文博系统选派的一批年轻骨干,到国家文物局扬州文物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学习,其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我省文博系统的文物鉴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正像李瑞环同志指出的,“要把抢救人才,培养人才,解决文物界老专家后继乏人的问题作为文物抢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藏品鉴定作为博物馆一项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应是博物馆需要长期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我认为,在加强藏品鉴定人才和提高藏品鉴定水平上,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省级大型博物馆应建立以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能机构,定期对中小型博物馆进行人员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文博系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2、    博物馆应不断选派一些热爱文博事业,上进心强,具备基本业务理论知识,能够吃苦耐劳的青年同志参加大专院校及文博部门举办的文物鉴定学习班或培训班的学习,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    结合本馆藏品特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专家结合具体实物举办文物鉴定讲座。
4、    充分发挥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作用,积极促成他们与青年同志建立师徒关系,搞好传、帮、带工作,培养文物鉴定人才。
5、    进一步扩大馆际交流,使专业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    博物馆学会及文物保管专业委员会应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或座谈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了解国内外的文物鉴定技术,不断丰富和提高鉴定知识和技术水平。
7、    在全省博物馆和本馆定期开展藏品鉴定比赛或评比活动,以促进鉴定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8、    博物馆应面向社会,组织人员深入细致的挖掘收集和整理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实用化,并编印成册,以提高博物馆业务人员及群众的文物鉴赏水平。
9、    博物馆应不断更新概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同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开展技术合作,探求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文物鉴定的新思想、新方法,并逐步引进先进的科学鉴定技术和仪器,增加藏品鉴定的科学性。
三、       完善和健全藏品鉴定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和责任制问题
 由于藏品鉴定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藏品品种繁多,单凭本馆个别人的力量对所有藏品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馆内外、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集思广益,博采多方面的意见,因此,在博物馆内部应建立文物鉴定小组,人员一般由馆长、有关专业人员和保管部主任组成,并责成专人负责。其主要任务是对入藏的文物标本按藏品和非藏品进行粗分归类,对重要珍贵的藏品提出初步意见。由上级部门组成的文物鉴定小组或委员会进行最后审定。建立文物鉴定组织,必须明确制定文物鉴定工作程序和责任制,使文物藏品鉴定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这是保证藏品鉴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迈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型综合博物馆相继建立了藏品鉴定小组或委员会,并依据国家有关文物法规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制,促进了藏品鉴定工作的开展。可是,有些博物馆在这方面工作做的还不够扎实,鉴定工作管理混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个别专业人员来做这项工作,在本馆缺乏一个藏品管理组织,没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责任制,这样,在藏品鉴定工作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出现责任不明确,手续不完备,执行不严格等现象,影响藏品的科学管理。如:鉴定人员对鉴定确认可以入藏或有争议暂缓入藏的器物,依照国家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之规定,应出具鉴定意见或重要分歧意见,并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鉴定人员只是口头鉴定,缺乏详细的鉴定记录,没有鉴定人员出具的藏品鉴定意见,以至于无据可查。在藏品定级方面,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尤其是对二、三级品文物,定级不够慎重,手续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所以,我国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应尽快颁布一个具体、统一和严格的文物鉴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藏品鉴定工作程序和责任制,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这对博物馆藏品鉴定工作之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作者简介 贺贵明,男,安阳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大专学历,馆员,从事青铜器研究、鉴定及修复工作,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