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研究 > 学术论文 > 考古
安博研究
  • 学术论著
  • 科研课题
  • 学术论文
  • 学术活动
  • 专题讲座
盘古传说的中国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4-05-05 浏览次数:2049

杨建强[1]
2008年12月发表于《安阳甲骨学会文集》
    盘古神话,是在我国流传得非常广泛的一则开辟神话,盘古,是我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殚精竭虑,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干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历来为仁人志士所效尤。千百年来,盘古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故事大至如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中国古神话系统中,创世神盘古的出现比较晚,盘古的名号和事迹不见与秦代、西汉以及东汉中叶的一切著述,而且不见于像《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帝王世纪》等这种专门搜罗传说神话的书。顾颉刚先生曾指出,战国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伪造古事和古人风气最盛的一个时代。但是,他们却闭口绝无提及盘古这位神通广大开天辟地的人物。这说明盘古的故事出现的较晚,而且比较突然,这一点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现在我们试着求证盘古故事的真相。
    盘古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所著的《三五历记》,其次是南北朝时期梁人任唠所撰《述异记》。在中国古神话系统中,黄帝、伏羲、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昊天上帝、人类高母,是神通最广大的神明。但是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表明,与其说他们是创造宇宙和自然的至上神,不如说他们只是创造人类和人类文明的始祖神。在所有的传说中,都强调了他们的人格化,强调他们有父母、有妻子,有子女,有世系传承。而且中国神话人物大都是历史事件的神话,其特点是历史的神话化而不是神话的历史化。这一点对于我们搞清楚盘古故事的来源至关重要,因为各个民族的历史神话有时具有相似性,但每一个民族的神话同时又具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特点。如《春秋命历序》:“炎帝号大庭氏,传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合五百二十岁。黄帝一日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岁……”又如《山海经》:“神农数传至炎帝器,器生三子 曰钜,曰伯陵.曰祝融……”又如《帝王世纪》《孝经钩命诀》“黄帝母.日符宝”还有《元命苞》“炎帝母安登…”等等,这些史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神话系统中的人物似乎确曾在历史中存在过,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中国的神话具有写实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对世界起源的思考最为人所熟悉的莫过于20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的诗篇《天问》中发出的关于世界起源的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人?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
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tE?圜则九重,敦营度之?惟兹何功,敦初作之”。这样一来我们对盘古神话的起源又多了一层疑问。在上个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神话以后,提出“盘古是一条狗,大禹是条虫”的观点。关于盘古是条狗,起源于《后汉书·南蛮传》,讲的是高辛王当国王时,一只名叫盘瓠的忠勇狗,因杀敌立功,娶了公主为妻,因而传下后代,成为南方“蛮”族祖的故事。我国学者何新在其《诸神的起源》一书中对盘古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从盘古故事的起源地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吴楚”、“南海、桂林”民间和盘古故事出现的时间,对比佛教传人中国的路线和时间,得出盘古故事原形来源于西亚巴比伦关于天地开辟的一部创世史诗中的混沌之神(1'Ile Premitove chaos)名叫“Bau”,而且得出盘古的名号是“梵”和Bau神的对译音㈨。对何新先生的论断我们赞同盘古的故事原形外来说的观点(佛教中创世神的故事),因为盘古这个神话人物出现不符合中国历史神话的特点,(他们都具
有人格化和历史化特点)。但是对于盘古这个神话人物名号的来源我们的观点是其必定产生于中国的土地上,中国的创世神话不可能从故事原形到人物名号都照搬外来的文化。现在我们就结合历史传说考证盘古名号的来源。
    我们要考证盘古名号的来源,我们必须清楚中华民族的来源。我们自号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由炎、黄两个种族相互繁衍而来。炎帝、黄帝的传说遍载史册,两者成为神话传说中最早的神化人物,二者同时成为炎黄两个种族各自传说中的人文祖先。其中尤以炎帝先于黄帝成为农业社会的人文祖先。如《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又如《帝王世纪》:“神农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神农氏末帝榆罔为黄帝所灭,又通载于史册。如《史记索隐。三皇纪》注: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黄帝轩辕氏代之。由此可见炎帝先于黄帝,盘古是中国的创世神其名号理应从炎帝氏族中寻找答案。这是因为写《三五历记》的徐整为吴人,而吴就是春秋时的虞。太史公日:“读余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荆蛮句吴具为神农炎帝后裔。想要考证盘古名号的起源,我们必须考证起源于农业社会的番圭族系。番为番族,圭为圭族,二者共奉炎帝为共同祖先,因而两者同种同族合称番圭族系。
    番字从采从田,《说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读声如瓣。《说文》中还指出番字发声采,字义训为田地界区。田地界区又为什么以番称呼?番,犹如田地一段、一瓣,古时称之为一瓣,现在称之为一段、一块、一区;田地划分,最初只称所划之区为采,因此采字为番字初文,而后特意在采下加田,作为田区形声专字。训番为田地一段,应在农业发明之后,农业相传为神农炎帝发明,炎帝又号神农氏。如《管子》:“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又如《淮南子》:“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这些史料都说明农业为炎族发明。因此,炎族所辟田地称为番,从事农业的人也称为番人。从事农业的民族称为番族,这也是后来称为番邦、番族的由来。
    番字音义既明,圭字又该如何理解呢?圭字古有二音,一读为画;一读为蚩”。古时田地称呼除以番称呼外,还有其他称呼。以其他类田地之名为田地名称,正和以番称呼田地的道理相同。圭字《文原》:“圭,画也”;《说文》:“画,界也,像田地四界”。因画成界,因界成画,以耕稼农事为业,因此以画为田地名称并转变为各种田地称呼。小篆画字为后出字,上从聿,下从田。从聿但取其义,用以指事,像所画纹理。文字形体与聿同源,以纹理施于田地之上正是田中界区之形态,这正用以指事。小篆画字后出并非画之本字,画字训义为田地之界区,那么画字初体应为何字,回答是圭璧的圭即是古文画字本体。《周语》梦神规其臀以墨。注:规,画也。注:“以规为圭象纵横交错之田地界画形态”,由此可知画字正取纵横交错之田地纹理形态。《风俗通》:“南北日纤,东西日陌”,阡陌至今仍为田地的名称,古之圭字正取像于田地界区的形态。画字古隶属支部,读如今音忽,支部兼有歌音读如今音画。其字得音从器木划地之声,其音划然。由此称呼其所画之地为画,其所用器物也称为画。圭字也隶属支部,读如今音闺,是由画音转出。圭、画二字古时同音同义。《毂梁·桓公六年》:“以其画我,注:画是相过”由此可知画过通假,读画人歌部正为过音。以画读过音,过、圭声转,画也可读圭。圭今音声纽虽然与画字不同,而古音实由深喉音画纽转人歌部读今音圭。由此,古时画、圭二字同音同义,二字音义都是出于农业劳作,和番族相同以农事为业的
族群称为圭族,其所居地域称为圭地、画地。
    番、圭二字的音义都出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本来意义既明,现在我们就结合史料探讨一下番、圭二族和炎帝氏族的关系。司马贞《史记索引》:“炎帝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淮南子》:“神农因天时,分地利…教民农作。”《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章太炎《文始》:“姜姓本羌,以种为姓,神农羌种”;《左传》襄公十四年: “戎子日,谓我诸戎,是四狱之苗裔;范宣子日,来姜戎氏。”《潜夫论》:“炎帝后,姜戎、伊、洛、陆浑也”由此可知,炎帝是农事活动的发明者,是历史上羌人、苗人、蛮人等少数民族的想象中的祖先,他们区别于华夏族痕迹明显。番、圭两名既为族名又为地名,今陕西甘肃永昌县,西汉时为番和县。《书·禹贡》:“蟠冢导漾。:’蟠为蟠冢山,也叫蟠山,在今天陕西沔县西南,接宁羌县界,番为蟠的初体后为山名加山为蟠,番地所处位置正是炎帝羌族世代所处之地,如上炎帝长于姜水,姜水为于今天陕西岐山县,由此可知番族正和炎帝羌族同族。与番地相同,圭地也可证圭族与炎帝同族。《说文》:“邦,陇西上邦也。”邦在今天甘肃天水县。《史记》秦本记:“邦,戎地也”。圭为邦之本字,由此番圭同是炎帝氏族后裔,两者同种同族。
    番、圭二族既是同族以二族同处一地,其地以二族之名和称来命地名。因此应有番圭这一地名、族名;《左传》“齐国之先,地为薄姑逢伯陵诸国相代而来”又《昭公九年》“蒲姑、商奄,吾东土也”蒲、薄双声音转,蒲姑即薄姑。《汉书·地理志》“殷末有蒲姑氏为诸侯”其地在今天山东博兴县,博兴的博也就是薄姑的薄。姑圭声转,番薄双声,薄姑也就是番圭二族合称。同是薄排双声,薄姑也作排古,因此日照有排古城遗址。番圭族系往来迁徙,故各地有以番或以圭或以番圭名地的地名,如《郡国志》“江薄城,徐偃王权造’’今称为故城,故即古字。也就是《括地志》徐城县北之大徐城。番圭二族先后居于徐城,故徐城有二名故城和薄城。
    由上番圭合名薄姑,薄排双声,排、盘音转,盘、番同声音转;圭、姑音转,古、姑同声音转,圭即古;盘古即番圭、薄姑族名之声转。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下盘古故事的发生地,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吴楚”、南海、桂林一带,古时这里曾是苗、壮、瑶等少数民族世居之地。苗、壮、谣等民族固是炎帝后裔,写《三五历记》的徐是吴人,吴也是炎帝之后(例证详前),由此我们也就对盘古的故事首先出现在徐整的笔下和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方地区不感到奇怪了,只是在徐整的笔下把早已流传的盘古故事和这一时期传人中国的佛教故事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的创世神话"1。由此我们认为盘古神话的传说中,中国本土因素是主要因素。在中国古大地上早已存在盘古产生的土壤,后佛教传人中国借助佛教故事中国的创世神话终于产生了。这也是中国创世神话盘古产生较晚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笔者对中国古神话起源的观点。首先,中国的神话必定产生于中国的土壤,任何把中国古神话剥离出中国文化土壤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任何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时必定经过了中国文化对他的改造。这一点是我们国人的思维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注释
[1]参《太平御览》。
[2]参屈原《天问》。
[3]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
[4]王献堂《炎黄氏族文化考》,齐鲁书社1985年。
[5]同[3]。


[1]作者简介:杨建强,男,安阳博物馆,大专学历,助理会计师,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
上一篇:
盘庚迁殷浅析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