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研究 > 学术论文 > 文物
安博研究
  • 学术论著
  • 科研课题
  • 学术论文
  • 学术活动
  • 专题讲座
安阳市博物馆馆藏书画概述
发布时间:2014-05-05 浏览次数:146821

郑嘉凤[1]
2009年1月发表于《安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图录·书画》
 
书法与绘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两大重要艺术门类,影响深远。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变幻而幸存的古代书画珍品,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智慧、情感、审美观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和文化品格与地位的象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安阳博物馆古代书画收藏历经数十春秋,积淀不菲,尤以清代书画为最,不乏名家力作。它们不仅能给人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往往还传递与负载着许多历史与文化信息,备受国人喜爱与推崇,是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
安阳博物馆馆藏书画均为传世品,除极个别来源不详外,大都有翔实的征集经过,其来源可分为四部分。
1961年安阳专市文物检查管理委员会拨交
安阳博物馆1958年建馆后即得到安阳专市文物检查管理委员会在文物上的大力支持,1961年安阳专市文物检查管理委员会拨交的这批书画为馆藏书画的绝大部分。据查,这批书画均为1952年安阳市民和古玩商捐献,许多书画上贴有安阳专市文物检查管理委员会标签与捐献者的住址和姓名,经核查均与安阳专市文物检查管理委员会文物存根相符合。这批书画中有许多名家名臣力作,如明末忠义之士王孙兰,清代书法大家王文治、铁保、翁方纲、郭尚先、杨岘、姚远之、张海若及清代状元陈继昌、陆润庠、张謇等人的大作,河南书家许静、毛树棠、李铁林、钱世辰、史春荃、史绪任、马吉樟等人的作品;明代画家俞大年、种松道者靖等人的作品,清代画家董邦达、董诰、司马钟、于克勤、黄慎、闵贞、边寿民、童钰、阙岚、李育、张问陶、杨伯润、黄山寿、李世倬、黄菊等人的大作。
1965年安阳市文物商店拨交
1965年安阳市文物商店拨交的这批书画,又为我馆书画收藏注入了新鲜血液。书画上多夹有文物商店标签,经查也与文物商店帐页相符合。其中也有一些名家佳作,如恽冰、汪承霈、孙楷、朱炎昭、刘锡玲等人的作品。
1982年安阳市图书馆移交
1982年安阳市图书馆将其收藏的书画悉数移交我馆,这批书画也为我馆书画收藏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其中也有部分名家作品,如陈宝琛、郭尚先、陆润庠、潘龄皋、刘春霖、马吉樟、高其佩、王承枫等人的力作。
㈣安阳市博物馆征集
安阳博物馆建馆伊始,即非常重视对各类流散文物的征集,对书画的征集也不例外。除
接受个人或团体捐赠之外,还出资收购文物。这其中也有少数名家作品,如禹之鼎、黄均、郑嵩龄、陈鸣谦、王先谦、孙铭恩、刘崐、潘锡恩、乔松年、马吉樟等人的佳作,皆具观赏、研究价值。
安阳博物馆书法藏品主要以清代(兼及明末与民初)为主。清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中兴时期,按时间大致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约顺治、康熙、雍正时)是明季书风的延续,盛行帖学;中期(约乾隆、嘉庆、道光时),在沿袭帖学的同时倡兴碑学;晚期(约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碑学大兴,名家诸派代有传人,帖学也另辟蹊径,出现转机。
㈠早期书法
清代早期书法承元、明余绪,在书坛上有影响的书法家以王铎、傅山、朱耷等为代表。他们均擅长行草书,而以王铎、傅山的影响最大。  安阳市博物馆收藏的王铎行书轴,竖幅,绫本,作于顺治八年(公元1650年),即王铎入清后所作,其书笔致沉着遒劲,富有变化,风格粗犷豪放而法度犹存,结体奇险,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节奏感强烈,气势奔放。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嵩渔等,河南孟津人。曾经官至明朝的礼部尚书,后来降清,人品遂为人不齿。但王铎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从书法艺术本体出发,我们发现,王铎除在继承二王书风上取得了惊人成就外,他的主要成就在行草书。尺幅都比较大,起笔时喜欢用浓墨,线条雄健有力,章法奔放恣肆而又安排奇巧。时至今日,联系王铎的人生际遇,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王铎的许多书法作品都透出一种创作的冲动。在当时,也许只有那种浑雄恣肆极具个性张扬和表现力的行草书法形式,才能彻底反映出王氏本人沦为贰臣后的复杂心情,才能更好地通过笔墨宣泄他在入清后虽身居高位却不为世所重乃至遭人鄙夷的双重心态 ,并藉此以求得某种心灵上的解脱。
馆藏与王铎书风相近的书法作品尚有明末王孙兰的行草条幅,竖幅,绫本,笔墨酣畅,敛纵合度,跌宕有致,气魄宏伟;清初张履榖的行书卷,横幅,绫本,用笔姿肆,使转利落,笔酣墨饱,畅快淋漓,为长卷书法中所罕见。
王孙兰(?~1643),字畹仲,无锡人。崇祯四年进士,累迁成都知府。连州瑶贼为乱,驰剿,三战皆捷。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大乱湖南,湖南之郴州宜章与韶接壤。孙兰乞援督府,不应。后连州守将先据城叛,韶士民闻之,空城逃,而贼所设伪官传檄将至。孙兰仰天叹曰:“失封疆当死,贼陷城又当死,吾盍先死乎!”遂自缢。既死,贼竟不至,朝廷悯其忠,予赠恤。善书,书如其人,风骨依然。
㈡中期书法
清代中期帖学发生一定变化,由崇尚疏淡的董字转为追逐圆润的赵体,赵孟頫圆腴丰润的书风深得乾隆喜爱,朝野风气为之一变。代表书家为张照、董诰、汪由敦。这个时期承续帖学比较著名的书家有北方的翁方刚、刘墉、永瑆、铁保;南方有与翁、刘并称的梁同书、王文治等。还有一些书家虽无突出成就,然各执一体,也名燥一时。如乾隆朝的姚鼐、钱沣、梁国治等人:嘉、道年间的郭尚先、张问陶等人。安阳博物馆收藏有翁方纲行楷小字床屏、王文治行书轴(图版 )、铁保行书七言联、郭尚先的行书轴(图版 )等作品。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后出任云南临安知府。精音律,工书。书源出米、董,后法二王,兼学张即之,得力李北海,善以侧媚取势。作书喜用淡墨,时称“淡墨探花”,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其书法强调风神,秀丽飘逸,但缺少刘墉的魄力。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郭尚先(1785~1832),字元闻,又字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进士,官大理寺卿。精鉴赏,书风似欧阳询,以骨力胜。兼工兰竹。著有《芳坚馆题跋》、《增默庵遗集》。
清代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现。较著名的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此外,这时期有许多以学者身份而善书法的书法家,如:桂馥、钱坫、孙星衍、钱大昕、钱泳、张廷济等,他们都擅长隶书,由于他们有坚实的文字学基础,其篆隶醇雅清古,别开生面。这时期还有一些画家也兼为书法家, 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安阳市博物馆收藏有嘉、道时期姚元之的隶书五言联,该作取法《曹全碑》,法度谨严,沉雄俊逸。  
㈢晚期书法
晚期书法与中期相较,虽然大家不多,但碑学方兴未艾,这时篆书和金文勃兴,汉、魏、南北朝的碑刻出土日益增多,对书法的影响仍起着极大作用。康有为认为清代的书法有四变:康熙、雍正时,专仿董其昌;乾隆时,都竞相模仿赵孟頫;欧阳询的书法盛行于嘉庆、道光时期;北朝碑派又萌芽于咸丰、同治时期。这一观点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上是符合清代书法因世推移的风尚。清代晚期碑学在书坛上占据主要地位,“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千百年来,晋唐书风对书坛的禁锢被打破了,篆书、隶书、北碑重新获得了发展的动力。书家辈出,异彩纷呈,清代因此成为书法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有何绍基、赵之谦。其他碑学名家尚有吴熙载、杨沂孙、吴昌硕、莫友芝、杨岘等。安阳市博物馆收藏有杨岘的隶书五言联,其结字秀逸,笔力精到,苍老古拙。此外馆藏的尚有清末钱侍宸的隶书四条屏、马吉樟的篆书五言联及民国李准的篆书条幅、张海若的隶书七言联等等。
杨岘 (1819~1896),字见山,一字季仇,号庸斋,晚号藐翁,浙江归安人。咸丰五年举人,官常州知府。工金石考据之学,精研隶书,参法众碑,成瘦劲书风。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藐叟自订年谱》(刘继增续)。
钱世宸(1851~1908),字杏君,河南开封人。工隶书,用笔老道,功底深厚。
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马丕瑶次子,河南安阳人。光绪六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会典馆总纂等职。生平嗜古笃学,谨于为文。工书法、善篆爱草,篆书乃一代之冠。国子监祭酒盛昱曰:“当代篆书,首推积生。因其无派,故超乎众派”。
李准(生卒年不详),字直绳,四川邻水人。清末提督广东水师。辛亥革命后,隐居天津。书工篆、隶,日以临池为事。立愿以篆书写《五经》,终年不缀。抗战前逝世。
张海若(1877~1943),名国溶、号侑丞。湖北蒲圻人。光绪三十年甲辰进士,工书法,以擅书汉隶闻名於时,间作人物画,又工笔拓碑帖金石,通肖墨拓,颇见奇趣。曾任民国约法会会员、国务院参事。
除以上所述书法名家外,安阳市博物馆书法藏品中尚有一批状元和名臣的佳作。状元主要有于敏中、陈继昌、孙家鼐、王仁堪、陆润庠、赵以炯、张謇、刘春霖等人的书迹,名臣陈宝琛、孙铭恩、乔松年、朱祖谋、贾桢、潘锡恩、刘崐、徐树铭、阎敬明、张人骏、史绪任等多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为研究清代状元和名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安阳博物馆馆藏绘画主要以清代为主(兼及晚明)。清代绘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画坛流派之多,前所未有。其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㈠早期绘画
自明末至康熙初年,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宗娄东派的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属虞山派的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等人。此外,还有“小四王”、“后四王”等。安阳市博物馆收藏有董邦达的松霭长春图轴,该作作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纸本,竖幅,风格在娄东与虞山派之间。我馆还收藏有其子董诰的荷蕖图条幅,作于嘉庆十一年(1808年),纸本,竖幅,设色淡雅。 
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入词林,官礼部尚书,曾参与编写《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卒谥文恪。工书善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颇多逸致。为“画中十哲”之一。
董诰(1740~1818年),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石,浙江富阳人,御画大家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状元,官至大学士。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献之,晚宗宋元。山水画承家学。
明末清初,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陈相因,画风独特、新颖,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当时称誉金陵画坛的还有陈卓、王概、张风等人。安阳博物馆收藏有明末南宫同人卢希份的青绿山水图卷,绢本,绘长江沿岸风光,工整雅丽;还收藏有张风的竹木花卉图轴,风格简率雅拙。
清初至康熙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也颇有名气。另外,还有禹之鼎、谢彬、上官周等人,善画人物、肖像。周璕、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均负有时名。安阳市博物馆收藏有恽冰的牡丹图轴(图版 ),绢本,所绘折枝牡丹图生动传神。还收藏有禹之鼎的仕女图扇面(图版 ),纸本,秀媚古雅。
恽冰(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康熙中期至乾隆初期(1692-1742年)。清初恽寿平族曾孙女。字清于,号兰陵女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善花果,得其家传。其花鸟画造型生动传神,花叶注重处理阴阳向背的关系,故人称其作品“用粉精绝,迎日花朵具有光”。
禹之鼎(1647~?),字上吉,号慎斋,江苏扬州人。康熙以善画供奉畅春园。幼师蓝瑛,生入宋、元,遂自成家。以精写人物著称,尤工写像。其白描画法,得李公麟遗意。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
㈡中期绘画
康、雍、乾年间,社会安定繁荣,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代表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唐岱、丁观鹏、金廷标、汪承霈、张宗昌等人。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画派。他们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崇尚水墨写意画法,追求狂放怪异格调,擅画“四君子”题材和花鸟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觯、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安阳博物馆收藏有汪承霈的花石双禽图轴,绢本,富丽工巧,形神兼备。还收藏有黄慎钟馗嫁妹图轴,纸本,水墨写意,笔姿纵逸;边寿民芦雁图轴,用笔苍劲,墨色雄浑。
汪承霈(?~1805),字受时,一字春农,号时斋,别号蕉雪,安徽休宁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由敦子。官至兵部尚书,善诗古文词,能书,工画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长指画。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诸生,精书法,善绘芦雁,不与尘世,为淮上高士。相传每年秋季,结屋荒州,静观芦雁的飞潜动静。因此,他画的芦雁,苍浑奇逸,生动入神。
这一时期各擅一技的画家,有擅绘肖像的丁皋;精于花鸟的沈铨、张锡宁、张问陶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扬名画坛的还有镇江地区的张崟、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东江画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头画派,宗此法者有朱论翰、李世倬、甘士调、傅雯等。安阳博物馆收藏有张问陶的花卉图轴,还收藏有指画大家高其佩的山水图轴、李世倬的眼前见喜图轴、刘锡龄清供图四条屏,对研究清代指画有着重要价值。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又号蜀山老猿。四川遂宁人,后寓居苏州。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莱州知府。工诗,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善书。尤工花卉,纵逸近于徐渭,擅画猿、马、鹰、鸟等。著有《船山诗集》。
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号且园,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以荫官至刑部侍郎。卒谥恪勤。工指画,凡山水人物花木鸟兽靡不精妙。其指画清、奇、简淡、浑厚,而神韵尤在指墨之外,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中国指画的鼻祖。著有《且园诗钞》。
刘锡玲(1848年~1923年),字梓谦,浙江人,寓居四川,晚年因重听而自署聋道人,又署自闻居士,海内外则均以聋道人称之。早年曾随工笔画名家周瀛亭习画,又常与诗人顾印愚研习诗词,从而奠定了诗画双绝的基础。刘锡玲四十岁后弃笔而以指、掌作画,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等,画风简练苍劲,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自成一家。人称中国绘画三绝:“刘锡玲的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中国画正面飞鸟尤其是正面飞燕即刘锡玲的独创。                                                                                        
㈢晚期绘画
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画坛也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新兴的商业城市上海和广州,发展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海派主要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其他如陆恢、杨伯润、钱慧安、黄山寿等,也都渐露头角,有其一技之长。安阳市博物馆收藏有杨伯润寿山福海图轴,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纸本,竖幅,将山水绘作“寿”字,置“寿山”于福海之中,构思奇特,雅俗共赏。黄山寿青绿山水四条屏,作于宣统二年,气韵古逸。
杨伯润(1837~1911),名佩有,以字行,号茶禅、南湖、南湖外史,浙江嘉兴人。工诗,善书画。书法近颜、米,尤工行草。山水宗董其昌,喜用长锋紫须点缀烟树。早年笔力劲锐,中年以后渐归平淡雅秀,意境幽远,气韵清邈。避乱海上,鬻画养母,为海派画家。著有《南湖草堂集》、《语石斋画识》。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侨寓上海,有海派画家之称。官直隶同知。工青绿山水,尤善人物仕女墨龙,古雅妍秀。
古代书画是安阳市博物馆藏品的重要品类之一,清代书画又是馆藏书画的大宗。那些稚拙的或雄健的或秀美的法书,那些神秘的或灿烂的或淡雅的绘画名品,都是我们民族的精华——书画艺术家们(包括不知名姓的民间艺匠)以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的形象记录,凝聚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和历史研究价值。


[1]作者简介 郑嘉凤,女,安阳市博物馆,学士,副研究馆员,从事文博研究,安阳市甲骨文学会会员、安阳市钱币学会会员。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