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全馆业务人员对殷墟所见商代文字及汉字起源的了解,安阳博物馆馆长周伟以《天雨粟鬼夜哭的精灵——殷墟所见商代文字》为题做了一场专题学术报告,并由此拉开了2021年安阳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成果系列讲座的序幕。
周伟的报告包括了厘清——刻画符号与文字的区别、发现——从三代文字到商代文字、甲骨——见证大邑商的历史、书简——大邑商的文字、典册——文献所见商代记录、基点——中国历史文化框架的重构、展望——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等7个部分。报告首先从刻画符号与文字的区别讲起,分析了中国文字起源的几种学说,并重点阐述了从三代文字到商代文字的发展脉络,提出甲骨见证了大邑商的历史,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及其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甲骨学的研究推进了中国历史文化框架的重构。
随后,周伟结合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和评估要求,对安阳博物馆的现有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对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提升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馆内业务人员与博物馆志愿者40多人参加了讲座。这是自2016年以来我馆连续第6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成果系列讲座,也是首次邀请博物馆志愿者参与我馆内部的讲座。
周伟的报告深入浅出、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使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汉字起源与发展、甲骨文及殷墟所见文字面貌、博物馆工作今后的提升方向等内容。以此次讲座为开端,安阳博物馆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成果系列讲座正式开始。



讲座现场
文:党 宁
图:骆利冉
审核:周伟
lr:dn
图:骆利冉
审核:周伟
lr: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