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202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殊荣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文化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在 2025 年巳巳新春假期期间,安阳博物馆紧紧围绕 “巳巳如意安阳年,博物馆里过大年” 的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陪伴广大市民度过了一个福气满满、暖意融融的安阳年。
春节期间,安阳博物馆举办《蛇行新岁 巳巳如意——乙巳年蛇文化展》《山水有清音——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复位成果专题展》,给 前来安阳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奉上一场“文化大餐”。
1月22日上午,安阳博物馆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以“小年里头拾年俗”为主题的小年体验活动。一起探索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由来、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体会到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1月25日安阳博物馆举办了“瑞蛇迎春赶个年”主题社教活动,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春节的起源、发展及各地的传统习俗,写下了一幅幅充满年味儿的新春对联。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了春节文化知识,更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1月25日和26日上午,在安阳博物馆二楼大厅举办甲骨文红包活动,通过独特的创意,将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与现代红包相结合,许多游客积极参与,体验亲手印制甲骨文红包的乐趣,大家纷纷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蛇年限定红包”。
大年初一“祈福忙”。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安阳博物馆在彰德府城隍庙举办了“巳巳如意”祈福活动,民众络绎不绝,纷纷在心愿墙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诉说着新年心声。
大年初一安阳博物馆在彰德府城隍庙举办木版年画拓印活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新年第一天让参与者亲手体验了版画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新年艺术品。
大年初二下午安阳博物馆在二楼大厅举办了蛇年明信片拓印活动,游客们亲手拓印“画蛇添福”图案的明信片,不仅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可将这份祝福寄送给亲朋好友。
大年初三上午安阳博物馆于彰德府城隍庙举办抬阁表演,抬阁是传承千百年的民间表演艺术,是一项民间习俗。活动现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拍照打卡,本次展演活动既展示了安阳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是非遗文化技艺传承的展示。
大年初三下午安阳博物馆在二楼大厅举办了甲骨文书签体验活动,100多名游客参加了本次活动。游客们动手制作了一张属于自己的甲骨文书签,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安阳殷商历史,体验甲骨文字的魅力,欢度新春假期。
大年初三下午在安阳博物馆二楼,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甲骨文遇上川剧变脸”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快速的面部动作和精湛的技巧,不断变换着带有甲骨文和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元素的面具,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安阳博物馆以文物为依托,编排设计国风舞蹈,带领观众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古乐,引得旁人纷纷驻足观赏,为观众们带来听觉上的感受,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大年初四和初五下午,安阳博物馆在二楼大厅举办木版年画拓印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市民学习拓印技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看着一张张富有新年氛围的财神年画,成就感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仅使大家收获了浓浓的年味,还感受到了年画的别样魅力。
大年初六初七下午“弦韵雅集 安博古琴沉浸体验”在安阳博物馆大厅举行。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乐器,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遗古琴的魅力,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与力量。
春节期间,安阳博物馆文创售卖区上新了甲骨文钱包,巳巳如意系列马克杯、开瓶器、手机支架等文创产品150余种,精选安阳历史文化元素,作为创意衍生设计来源,为游客带来了诸多“安阳礼物”,文创售卖区的生意也异常火爆,大家纷纷挑选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不仅留作纪念更把一份美好的祝福带回给家人。
考古探方现场体验区以高度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为特点,模拟了考古发掘的全过程。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亲手操作考古工具,挖掘模拟的古代遗物和遗迹,感受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许多游客表示,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对考古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春节期间,安阳博物馆馆长和副馆长带领游客们一起走进《丝路遗韵相州风——麴庆墓出土文物展》,讲述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通过一件件出土文物让观众了解当时安阳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丝绸之路在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起点。通过馆长详细讲析,使文物穿越历史的烟云,与观众实现零距离“对话”。
多名志愿者在春节假期为游客朋友们免费提供志愿讲解服务。他们生动的语言将历史和文物串联,带领着游客朋友们徜徉于安阳的历史当中。
2025欢迎大家走进安阳博物馆,踏着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