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文物命名更加严谨、科学,根据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备案相关要求,并咨询金文研究领域专家意见,决定将我馆两件一级文物商“父乙车衢”青铜觚、商“回”纹青铜铙分别更名为商“父乙车徙”青铜觚、商“”青铜铙。
商“父乙车徙”青铜觚形体高大厚重,纹饰精美繁复,给人凝重雄伟之感。喇叭形口,颈腹较粗,平底高圈足。器表有四道对称扉棱延伸至口沿外,器身纹饰分为三层,均以云雷纹衬底,颈部饰有蕉叶纹和夔纹,腰部装饰兽面纹,圈足上窄下宽,分别装饰夔纹和兽面纹。因圈足内有“父乙车徙”四字,因而得名。它不仅是商代青铜冶铸高超水平的见证,还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再看这组商“ ”青铜铙,有3件,保存较为完好,属殷墟文化晚期,出土于安阳大司空村殷墓M51。器体扁圆修长,甬部(柄)与器体内腔相通。器表铸有阳线回字形纹,内壁有
字铭文。到现在还能敲击出小三度音程的美妙乐声。铜铙是流行于商周时期、执柄敲击而鸣的青铜乐器。殷墟是商周时期出土铜铙最多的地区。特殊的合瓦形结构、一器双音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乐器的重要代表。
它们多次参加外展及对外交流活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文明探寻大展”、洛阳博物馆“八大古都文物特展”等展览都有它们的身影。此次更名,不仅有利于后续文物在文化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能正确的引导游客,让他们获得准确的文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