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是博物馆业务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安阳博物馆立足于自身业务工作,在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以及信息化进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足业务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业务研究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心,也是博物馆进一步发掘文物内涵,服务社会公众的一个基础性工作。2016年,安阳博物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本职工作为起点,努力在文物、博物馆研究、文保科技等方面有所突破。
1、图录著作编辑与出版
2016年,安阳博物馆联合其它兄弟单位,出版了《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安阳墓志选编》、《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三部专题图录,对安阳木版年画、安阳馆藏墓志以及“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重要展品进行了深入介绍。
《河南安阳木版年画》为安阳博物馆与北京正阳门管理处联合推出的“敬神祭祖,祈福辟邪——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展”配套图录,由安阳博物馆和北京正阳门管理处联合主编,2016年2月由北京联合公司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分为《神之格思—神像篇》、《迎福纳祥—装饰篇》、《永言孝思—孝行篇》、《图绘吉祥—线稿篇》四大篇章,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图录和严谨的考据论证,真实再现了一个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年画世界,反映了安阳地区的乡土乡情和生活习俗。此书也是安阳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推出的首部彩印版本的木版年画研究专著。
《安阳墓志选编》由安阳博物馆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编著,2015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共收录安阳博物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内黄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的后赵至明清时期历代墓志共计153方,其中的后赵鲁潜墓志、北宋韩琦家族墓志、明赵王家族墓志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安阳墓志选编》是安阳地区第一部关于墓志的专辑,填补了安阳地区墓志专著的空白。
《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一书是2014年11月19日在安阳博物馆开展的“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的配套图录,该书在河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安阳博物馆主持编辑,2016年10月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一书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的进一步的梳理、筛选、总结而出版的文物专业图录。本书以干渠依次流经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地市为顺序分别介绍各个地市考古遗址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全书共收录400余件(套)出土代表性文物,并配以20余副拓片,旨在全面介绍各遗址反映出的中原文化特色。
2、课题论文整理与撰写
安阳博物馆还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对馆藏文物以及博物馆工作的深入研究。2016年,安阳博物馆配合河南博物院“首届中原陶瓷展”需要,在河南博物院官网“每周一品”栏目推出馆藏瓷器鉴赏文章《相州窑青釉辟雍砚》(杨红梅)及《白釉褐彩诗文碗》(李晶),于详尽考证的基础上,向社会公众深入解读馆藏代表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周伟的《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入选《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杨红梅的《城市博物馆:从文物到文化景观》入选《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城市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论文集(2015-2016)》,赵宝玉的《社教工作的再认识再思考》入选《博物馆教育与华夏历史文明创新——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论文集》。社科课题《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研究》获安阳市2016年度社科课题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均有效促进了博物馆工作的实践反思与理论提升。
“每周一品”栏目:《相州窑青釉辟雍砚》
“每周一品”栏目:《白釉褐彩诗文碗》
2016年安阳博物馆在论文集所发论文
3、藏品的科技保护与研究
博物馆文物藏品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为了进一步挖掘文物的科学艺术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2016年度,安阳博物馆积极向外寻求资源的整合与交流,分别与安阳师范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郑州大学音乐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等单位联合进行了馆藏甲骨、馆藏音乐文物的测音、带钩铜矛的铅同位素取样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部分研究成果,将极大地促进对馆藏文物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历史的全面认识。此外,为提高文物科技保护水平,2016年度,安阳博物馆联合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共同编制的《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并将于近期组织实施。
与天津音乐学院合作对馆藏音乐文物进行测音
与郑州大学音乐院合作对馆藏音乐文物进行测音
与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合作进行带钩铜矛的铅同位素取样分析研究
《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论证会
二、举办专题讲座,深化学术交流
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是博物馆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方式,2016年,安阳博物馆通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举办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承办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业务素养,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形象。
1、举办形式丰富的专题讲座
2016年度,安阳博物馆首先坚持“请进来”的方针,邀请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来馆作相关学术讲座,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子初先生所做的《海昏侯墓音乐考古发现与西汉乐礼重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荆志淳先生所做的《玉器的物质性与商文化》、还邀请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及相关研究人员围绕“无锁不在——中国古代锁具展”做了一系列讲座:如馆长陈训祥先生所做的《科技绿博,服务永绪》、收藏研究组主任林仲一做的《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副研究员萧国鸿做的《古中国锁具之奥秘》、南台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林聪益博士做的《古机械科学工艺的规划与案例》等。同时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兄弟单位宣传我馆的特色文化,如配合在北京正阳门举办的“敬神祭祖,祈福辟邪——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展”,我馆在正阳门举办了《神与祖 生与活——安阳木版年画价值特色论析》专题讲座。
王子初先生来馆做《海昏侯墓音乐考古发现与西汉乐礼重建》专题讲座
荆志淳来馆做《玉器的物质性与商文化》专题讲座
“无锁不在——中国古代锁具展”系列讲座:陈训祥先生来馆做《科技绿博,服务永绪》专题讲座
“无锁不在——中国古代锁具展”系列讲座:林仲一先生介绍台湾科工馆
“无锁不在——中国古代锁具展”系列讲座:萧国鸿先生讲述《古中国锁具之奥秘》
“无锁不在——中国古代锁具展”系列讲座:林聪益博士讲述《古机械科学工艺的规划与案例》
2016年1月17日,我馆代表在北京正阳门举办
《神与祖 生与活——安阳木版年画价值与特色论析》专题讲座
此外,为了切实加强专业人员的科研水平,激发馆内的科研活力,2016年,安阳博物馆还创造性地举办了“安阳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研究成果系列讲座”,馆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及近期外出培训人员各自选题,就当前自已的研究成果进行专题汇报,共12场的系列讲座不仅有效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而且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2016年10月安阳博物馆首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研究成果系列讲座
2、承办和参加学术会议
2016年,安阳博物馆积极承办和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不断加强与省内外文博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安阳博物馆的业界影响力。2016年10月,安阳博物馆承办了“2016年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博物馆数字资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馆长周伟参加“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旨发言、参加“中国式生活论坛”做《文化传播与文创——博物馆的新使命》主题发言。
2016年10月12日至14日,安阳博物馆承办“2016年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博物馆数字资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馆长周伟参加“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做题为《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旨发言。
三、积极开展博物馆信息化工作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安阳博物馆在坚持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全景导览系统的开发、知网数据库的安装、办公系统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试运行等,开始向博物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迈进。
2016年4月,安阳博物馆“流过往事——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安阳瓷器陈列”、“版上天地——安阳木版年画刻版”、“紫砂文化展”、“纸墨寿金石”等五个展览的虚拟实景漫游系统制作完毕,在安阳博物馆网站、微信及手机APP上同步上线。
2016年7月,安阳博物馆“中国知网”镜像版安装完成
2016年4月,安阳博物馆办公系统开始试运行
2016年10月,安阳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试运行
来源:研究部 录入: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