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几千年来,这一时间认知体系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2月21日,为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丰富高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安阳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博学院联合策划制作了《细说二十四节气图片展》并在安阳师范学院展出。展览以立春、雨水等二十四节气为重点,着重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气候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风民俗、节气养生等知识,展现了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独特知识体系。该展览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以团体和个别参观等方式形式观看了展览,历史与文博学院的志愿者还结合展览内容为观众进行讲解服务。截止目前,参观人数已近千人。
《细说二十四节气图片展》在安阳师范学院展出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博学院党委书记常全喜教授等人参观展览
安阳师范学院师生参观展览

安阳师范学院师生参观展览

志愿者向师生讲解展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