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揭晓
发布时间:2014-03-10 浏览次数:
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承办的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暨颁奖仪式,5月16日至18日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沈阳举行。进入终评的25个项目单位,经过精心准备,向终评会作了精彩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由宋新潮、丘刚、刘加量、李零、李蓉蓉、李锦韬、李黔滨、陈文青、林志华、周士琦、相瑞花、段勇、黄春雨、郭俊英、解冰15位同志组成的终评评委会,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认真审核终评入围项目申报材料并听取汇报介绍的基础上,参考专家实地考察报告和公众网上投票结果,评选出3个特别奖、10个精品奖和12个单项奖。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荣获特别奖。
“‘自然•生命•人’——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 ”“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长安佛韵——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 “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展”“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基本陈列”“‘九•一八’历史陈列”荣获精品奖。
“天工开物——中国盐史”被评为最佳创意奖。“福建古代文明之光”被评为最佳内容设计奖。“抗美援朝战争”和“红色闽西”被评为最佳形式设计奖。“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被评为最佳制作奖。“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和“北朝神韵——诸城佛教造像艺术陈列”被评为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被评为最佳安全奖。“永远和祖国在一起”被评为最佳宣传推广奖。“明代鲁王展”被评为最佳服务奖。“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奖。“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被评为最佳综合效益奖。
本届评选,评选活动办公室共收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99个陈列展览项目的申报材料,经过严格审查,有86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项目获得参评资格,经过初评,25个陈列展览项目入围终评。
为促进全国博物馆提高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文物局于1997年启动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并开展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通过遴选特定时段的优秀陈列展览,进行宣传推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项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至第九届。前三届(1997—1999年)仅限于文物系统,第四届(2000年)起推广至全国,并从第五届(2001年)起改为两年一评。经过14年的努力,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备受文博系统内外瞩目的知名文化品牌。“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作为国家文物、博物馆主管部门常设的唯一一项专门针对博物馆专业工作的国家级奖项,已经成为全国博物馆界翘首以盼的一项殊荣,越来越多的人士把它比作中国文博界的“奥斯卡奖”。尤其是近几届评选,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参选范围不断扩大,分布地区更加广泛;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同时,更加突出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评选活动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激发了全国博物馆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评选活动在推进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奉献大众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彰显。
2000年以前,文物系统博物馆每年举办的陈列展览约8000个,2009年文物系统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已达14057个。与评选活动启动时相比,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博物馆、纪念馆新建和改扩建趋势加快,陈列展览门类多、更新快,展示服务水平、观众数量和社会关注度大幅提高,文化传播和普及功能日益增强,这对陈列展览的质量评价包括精品评选活动的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本届评选,主办方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陈列展览评价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改进参评标准、评价方式,量化评价要素,使之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比如,积极鼓励包括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在内的全国各行业、各类别博物馆举办原创性陈列展览,包括:博物馆运用或主要运用本馆藏品自主策划、举办和经全面修改、调整后重新开放的,且连续开放至2011年1月1日以后的基本陈列;同时对临时展览的展出时间做了细分:博物馆运用或主要运用本馆藏品自主策划、举办的临时展览,展期不少于3个月;配合重大历史、政治纪念、宣传活动,由多家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的临时展览,展期应不少于1个月。并强调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要求参评博物馆必须通过2009、2010度年检,且在近3年内未发生过文物被盗、损毁和重大安全事故。
本届评选还有一个重大改进,就是改变简单的投票表决但不易体现差异性的评价方式,进一步量化评价要素,按照陈列展览的专业规律和发展趋势,从选题、内容、形式、制作、教育、安全、传播、服务、社会影响力和数字化展示等10个方面按比例赋以相应分值,由评委实名评分,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评分统计、复核工作,根据评委的有效评分综合平均得出每个陈列展览的最终分值,确定奖项。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终评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整体水平的体现,是博物馆坚持和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奉献给社会的最有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和教育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2008年起,博物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和民众生活的步伐。平均每个博物馆年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50%,有些省份和博物馆年观众增量甚至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观众数量、层次、结构的多样化,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相关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全面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倾力打造陈列展览的文化品牌,是新形势下繁荣和发展博物馆事业,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
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课题,赋予了新责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要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更加科学、更加公正,强化精品评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吸引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关注与参与,力争取得更大成绩。要通过高质量的评选工作,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带动全国博物馆界对陈列展览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促进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的大幅提升,进一步确立博物馆在整个文化、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为全国博物馆事业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评委会成员
主任评委 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评委(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丘 刚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
刘加量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
李 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蓉蓉 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主任
李锦韬 沈阳市教育专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黔滨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陈文青 北京和廷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
林志华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基建管理处处长
周士琦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相瑞花 国际友谊博物馆副馆长
段 勇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
黄春雨 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郭俊英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
解 冰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