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细胞,幸福家庭是和谐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市文明办开展“我的家庭故事”系列征文活动以来,我单位员工积参与。其中,王莉的《爸妈的爱》,于2015年6月24日被安阳文明网登载。文章于朴素的笔调当中,再现了父母的一世真情,令人潸然。
爸是2012年8月去世的,爸和妈是1953年结的婚,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将近60年。我没听他们讲过年轻时的浪漫爱恋,也没听他们说过对对方的感情。但从他们身上,我理解了什么叫互敬互爱,什么叫相濡以沫。
爸早年长时间在外地教学,妈一人在家既要上班又要照养几个孩子,十分辛苦。爸十分理解妈,节假日回家后总是尽力多帮妈干家务,遇到妈心烦唠叨时总是耐亲倾听,事后再耐心地开导。所以从我记事起,我没见过他们红过脸、吵过架。爸还经常教导我们做儿女的要多替妈分担家务;妈教育的方法不当时不要和妈顶撞,要尊重妈。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都成家立业后,爸经常对我们说:“你们妈妈这辈子不容易。现在条好了,趁你们妈妈身体还可以,多带她去好玩的地方走走吧。”
如果说爸比较注重对妈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的话,妈付出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对爸的关心和体贴。
爸年轻时身体就不太好,前些年生活还不富裕时,记得妈总是想办法给爸一些特殊的照顾(尽管爸经常拒绝):每当星期天或假期爸从外地上班回到家,妈就让爸吃白馍,自己和孩子们吃杂面馍;给爸吃捞面条,自己和孩子们吃汤面条。妈的解释是:你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外工作很辛苦,要想办法把他的身体搞好,如果他的身体垮了,全家人的生活就不好过了。但妈从没想过,其实她比爸更辛苦。
爸自从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差,特别是临去世前的几年,身体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疾病,离不开人的照顾。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都忙于上班,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爸。都是妈在家常年精心照顾爸,给爸端饭送药,帮爸脱衣盖被…我们都知道,常年照顾一个病人有多么地辛苦!但妈从没一句怨言。
2012年6月,爸因病重住进了医院,我们几个做儿女的轮流在医院守护。起初,妈一个人留在家里。过了些日子,妈担心爸,便赶到医院看望,但看望过后坚持要留下来和我们一起照顾爸。白天妈要么和我们一块守护在医院,要么在医院外的住处给爸和我们几个孩子做饭。妈那年也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怕累着她,劝她回家休息,但她却不肯,她说:这样我能天天看到你爸,心里踏实。有一天,妈要坐到爸病床前看护爸,我们劝她躺旁边床上休息,她不肯。爸爸当时已到病危阶段,处于半昏迷状态。妈刚在爸的床边坐下,爸就睁开眼睛说话了,但声音微弱,吐字不清,我们做儿女的谁都听不懂他说什么,可妈却说:“我知道你爸说什么,他说让我去休息。”妈轻轻地拍了拍爸的手离开了爸的病床,这时爸才又安然地闭上了眼睛。爸妈就是这样的心有灵犀!不知是为爸的病情担心,还是被爸妈之间的爱所感动,我们姊妹几个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热泪。
爸去世后,每当到爸的祭日,妈总是买一些质量上乘的黄纸,认认真真地叠好多手工很好的纸钱,并亲自张罗着为爸做供品,供品都是爸生前最爱吃的饭菜。这时候妈总爱说:“你爸操劳了一辈子,前些年为了供你们几个上学,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总是到处借钱。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了,但他没有好好享受几年就走了。现在就给他多送些冥钱,多送些她爱吃的饭菜,让他在阴间好好享用吧。”我知道,这些纸钱,这些供品,都寄托着妈对爸的深深的哀思。
爸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每当回老家看望妈时,常听到妈说这样的话:“要是你爸还在就好了。”“你爸最爱吃这个菜了。”“你爸最爱喝这种饭了。”——妈对爸是多么地思念啊!有妈的牵挂,爸在阴间肯定会感到很幸福的。(作者:安阳博物馆 王莉)
来源:安阳文明网http://ay.wenming.cn/2015bmaq/201506/t20150624_1802662.htm 发布于:(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