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安阳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以及视察安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文物研究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制定全年党建工作方案及学习计划,围绕“我为强市建设做贡献”大讨论、 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建工作重点,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40次,“三联一享”结对共建活动3次,党支部的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做好办公室日常公文运转工作,按时完成各类总结、报告、信息报送。扎实做好业务咨询答复及“12345” 政务服务热线接报工作,截至目前,收到交办单11份,回复率100%,回复满意率100%,印发各类通知、请示公函80余篇。三是汇总完成全国博物馆动态系统填报、免费开放绩效考核等工作,并获得免费开放绩效考核优秀等级。四是做好人事工作,完成本年度薪级晋升、岗位晋升、人员退休、绩效总量审批、养老医疗基数申报、工资改革测算、职称申报、机构改革人员转隶等工作。五是完成了与原两馆管理中心的经费合并、资产移交、人员接收等工作。
全年多项工作、多名同志在省、市获得佳绩,荣获集体荣誉3个, 7人次荣获个人表彰,1个项目入选国家、 3个项目入选省级项目。“安博学堂”研学品牌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被省科协、文明办评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在河南省第八届红色故事会比赛中荣获“金牌讲解员”称号、“大邑商杯”河南省第九届讲解员讲解推介活动中获得优秀讲解员称号、安阳市“红色耀中原”讲解员大赛比赛分别获得个人一、二等奖及团体二等奖。
(二)加强文物保护研究
1.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完成馆藏2000余件有机质文物藏品防霉防虫药品放置工作。完成7000余件/套文物藏品的交接工作。对新入藏2774件/套新入藏文物进行编号、登记、上账,136件/套珍贵文物建立档案,并完成5243件/套珍贵文物的电子总账。为丰富馆藏文物类别和数量,全年征集石刻、铜器、玉器、银器、陶瓷器及近现代藏品32件/套(33件)。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8次,为60余名收藏爱好者鉴定玉器、瓷器、书画等藏品120件。《安阳博物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已签订合同开始实施。
2.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2024年在安阳博物馆网站、微信及app上推出《丝路遗韵相州风——麹庆墓出土文物展》360全景展示,与复旦大学合作对部分馆藏甲骨、青铜器、陶器等进行三维数据采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安阳博物馆藏商代甲骨文和带铭青铜器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方案》招投标并签订协议,已经开始进场实施。《安阳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方案》已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申请到2025年国保资金113万。
3.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安阳市社科联课题《豫晋冀‘四省八市’文旅合作助推安阳文旅发展研究》荣获三等奖。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武周新字字形由来与造字意图新探》顺利结项。《丝路遗韵相州风——麹庆墓出土文物展》《何似丹青里——安阳博物馆藏珍品书画展》邀请专家开展讲座3个,听众500余人。与郑州大学、河南省美术出版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河南藏金文的普查与整理·安阳博物馆卷》《河南藏甲骨集成系列安阳博物馆卷》《文化资源大数据建模与数据库建设》等研究项目持续进行,《安阳博物馆藏品精粹图录》已完成初稿的整理。
(三)丰富陈列展览内容
依托我馆馆藏文物资源,安阳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陈列展览,并对基本陈列进行了部分改造提升。截止目前共计举办展览20个,常设展览《丝路遗韵相州风——麴庆墓出土文物展》《石艺·史忆——安阳石刻艺术展》,临时展览《何似丹青里——安阳博物馆藏书画珍品展》《龙腾古今——甲辰年龙文化展》《沧海桑田 历史巨变——庆祝安阳解放75周年图片展》。《石艺·史忆——安阳石刻艺术展》荣获了河南省文物局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丝路遗韵相州风——麴庆墓出土文物展》自6月起连续7个月入选文博圈公布的全国100家博物馆的100个热门展览,并入选2024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沧海桑田 历史巨变——庆祝安阳解放75周年图片展》自5月开展以来接待安阳企事业单位60多个,近3000人。《春归画里——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展》《图说甲骨文发现史》等展览赴内蒙、信阳、濮阳等地博物馆展出。《图说甲骨文》展11月份在中日友好汉字大会期间亮相日本三条市,吸引了大量当地汉学家、汉语爱好者及普通市民驻足参观。引进内蒙阿拉善博物馆、浙江龙泉市博物馆、河南信阳市博物馆《多彩阿拉善——民俗文物展》等展览,既促进了馆际交流,实现馆际资源共享,又扩大了安阳博物馆的影响力。
(四)开展多样化公共服务
简化参观预约方式,2024年安阳博物馆关闭入馆参观预约通道,实行免预约入馆。自4月4日清明假期以来,实行常态化的夜间开放工作,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1000余人次。推出“馆长讲解”“小志愿者讲解”和“志愿者讲解”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馆体验到全方位的讲解服务。全年接待观众58万余人,讲解1648场次,志愿讲解254场。持续打造“安博学堂”主题社教品牌。开展“古人的饮食文化、图说甲骨文、古人的妙趣童年”等特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社会教育及研学活动96场,参与人员12000人次。积极探索将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2024年先后走进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银杏南校、铁西路小学等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版上天地”、“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等活动,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博物馆、亲近博物馆。联合安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举办“红色故事进校园”等教育活动。结合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暑期小讲解员夏令营活动,通过文物知识、礼仪培训、展览讲解、研学体验等,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沟通协作和团队能力;在国际博物馆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全国科普日等节日,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等多种手段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庆节期间创新编制“走进壁画”舞蹈及“甲骨文变脸”等文艺节目,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此外,安阳博物馆走进育才西社区、三官庙社区、东关街道办事处等地开展“送知识 进社区”宣教活动,先后走进龙安、文峰等县区开展“文明探源我来说”,讲述安阳历史,传播中华文化。
(五)促进交流合作和宣传推介
安阳博物馆做好对外宣传、信息交流工作,2024年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137期,在微信视频号发布各类视频70余个,在抖音号发布视频70个,线上直播10余场。网站发布资讯、公告等各类信息合计发布111条。促进馆际交流,实现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推动青铜器、甲骨文等代表安阳文化特色的馆藏文物及相关展览走出去。馆藏211件/套(216件)文物先后在首都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香港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阿拉善博物馆、额济纳博物馆、信阳博物馆等十余家单位展出、交流。商“父丁彝”青铜爵、商兽面纹青铜觚等7件文物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参与《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殷邺相彰——安阳历史文物展》被国家文物局网站推介,《龙腾古今——甲辰年龙文化展》在央视新闻网进行直播推介,并在中国文物报纸媒及博物馆中国微信公众号展览专刊报道,中国新闻网浏览量达74.1万。《丝路遗韵相州风——麴庆墓出土文物展》中国新闻网浏览量59.7万,《石艺·史忆——安阳石刻艺术展》达到93万,与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签订“安阳古都文化研发中心合作协议。高标准推动文创研发工作。商罍杯入选了2024年中国好礼。与三叠层公司合作,在二楼设置文创区,近期完成售卖区域装修工作。目前馆内正常售卖的文创产品127款,具有安博元素文创11款,文创全年营业额28万余元;在大楼入口处设置甲骨文咖啡,在公共休息区摆放了盖章打卡机和3D巧克力打印机,深受游客喜爱。积极参加深圳第二十届文博会,第十届博博会,中国国家地理北京、苏州文创市集等活动,集中展示宣传和售卖我馆文创产品,提高知名度。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签订文创开发战略框架协议,利用高校平台,创新开发馆内文创,设计方案已经完成。
(六)盘活民俗非遗文化
2023年原安阳民俗博物馆(彰德府城隍庙)整体并入安阳博物馆,由安阳博物馆负责彰德府城隍庙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民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发挥彰德府城隍庙古建筑及民俗博物馆的作用,完整呈现安阳地方文化特色。2024春节期间,安阳博物馆在彰德府城隍庙举办了“盛世祥龙报春来”祈福和木版年画拓印活动,参加民众排成长龙,2月10日(正月初一)入馆人次达1万余人。2月12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展演”活动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拍照打卡,既展示了安阳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是对非遗文化技艺传承的展示。2月24日“猜灯谜·闹元宵”活动,引起不少市民热情参与,乐享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春节期间,彰德府城隍庙特殊民俗日期间,邀请安阳市青年豫剧团等知名演出团队,举办12场戏曲演出,扩大了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走进戏曲、了解戏曲、传播戏曲;协助举办两次群众自发性民俗文化信仰活动,充分彰显“城隍出巡”市级非遗传承活动风采;举办盘扣公益课15次,古琴公益活动3次,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七)其他工作
一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化测评标准,紧扣“不失分、得高分”的要求,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各项创建工作中,做到任务到人、责任上肩、分工明确,重点对动态点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整改提升,保证迎检任务顺利完成。开展入户调查、文明交通、文明劝导等工作,参与人员200余人;二是依托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统筹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春节慰问、除冰扫雪、“3·5育才西社区文明实践周”“3·12”小官庄村义务植树、职工趣味运动会、社区志愿服务、无偿献血、六个文明等志愿服务20余项,参与人数200余人次。三是持续做好爱国卫生日常工作,巩固省级卫生单位创建成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完善卫生管理制度,编制工作文本,结合单位实际,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卫生健康网络学习、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专项知识答题等10余项活动,参与人员100余人;四是整治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我馆持续推进汤阴县前路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入村环境整治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50余人。
(八)牢筑文物安全防线
以安全为中心,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完成2024年我馆安全稳定无事故的目标任务。一是制度建设显著加强。完善《消防应急预案》《公共安全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制度工作,确保安全过节。本年度我馆指定为我市文物系统“三全管理”试点单位,在彰德府城隍庙举办“三全管理”档案展示和消防大演练观摩活动,向全市文博单位彰显我馆安全制度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巡查制度。坚持每日巡检与临时抽检,全年共安全检查近千次;坚持“每月一检”,各部室主任参与检查工作,以消防设施设备配备与维护、电器使用与线路荷载、展厅、文物库房、东侧商户为重点,对管理区域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隐患整改形成闭环。全年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24处,均已完成整改。三是强化培训演练。组织消防知识安全培训3次,演练5次(消防演练2次、反恐演练1次、防汛演练2次),坚持每月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演练日”活动,基本实现了馆职工人人参加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馆职工消防处置能力。四是做好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与单位职工及东侧租户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加强馆内建设施工监管,签定安全管理协议书。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严肃党风党纪。加强党的理论思想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支部自身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持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引导党员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抬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规范工作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做好全国博物馆年度信息登录、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文明城市创建、预算绩效等常态化工作。按照一级博物馆及全国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逐项完善管理制度,查漏补缺,筹备迎接国家一级博物馆考核评估。开展馆内部室调整工作,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整合资源,促进各版块协同发展,拟将现有8个部室整合为6个,新组建涵盖文创、研学、社教、讲解等功能的对外联络部门,统筹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二)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一是补充完善藏品总账、分类帐、藏品档案,完成新入藏一般文物2711件/套的纸质账目录入,组织专家开展2024年-2025年新入藏藏品鉴定定级工作。做好文物征集。二是完成5000余件/套陶瓷器、石器、玉器及其他文物的交接工作;三是高标准实施完成《安阳博物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安阳博物馆藏商代甲骨文和带铭青铜器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四是实施好《彰德府城隍庙院落排水系统保护修缮工程》,已申请到2025年国保资金98万。五是做好日常工作。做好借出文物的备案、点交、布撤展等工作,做好藏品价值的挖掘、阐释和研究工作,完善馆藏精品图录各项内容,举办8场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
(三)提高陈列展览水平。2025年,拟举办陈列展览19个,其中,自办展10个,引进展5个,巡展4个。拟引进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等展览5个,“春归画里——安阳木版年画展”拟在信阳博物馆、龙泉市博物馆等外出巡展4次。
2025年安阳博物馆展览计划表
序号 | 日期 | 展览 |
1 | 1月 | 蛇行新岁 巳巳如意——乙巳年蛇文化展 |
2 | 山水有清音——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复位成果专题展 | |
3 | “春归画里——安阳木版年画展”在信阳博物馆巡展 | |
4 | 3月 | 三·八妇女节主题展 |
5 | 4月 | “高楼齐浮云——河南焦作汉代陶仓楼文化展” |
6 | 5月 | “古城风情——安阳民俗文化展” |
7 | “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 | |
8 | 6月 | 策划推出童年主题展 |
9 | 7月 | “2025年艺术设计学院毕业设计展” |
10 | 8月 | “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 |
11 | 9月-10月 | “笔墨天下——安阳师范学院师生写生作品展” |
12 | “春归画里——安阳木版年画展”在龙泉博物馆巡展 | |
13 | 吕梁市汉画像拓片展 | |
14 | 谋划馆藏金文展 |
(四)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一是加强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增强对安阳历史及我馆现有文物的研究;二是发挥安博青年理论小组作用,鼓励青年人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学术研究,激发青年人才积极性,2025年拟申报3至5个安阳市社科联项目,谋划实施省级课题;三是研究实现对我馆现有文物等数据的智慧存储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线上线下培训会;四是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人文安阳系列讲座12场,做好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知识讲座工作;五是完成出版《河南藏甲骨集成系列安阳博物馆卷》《河南金文集成·安阳博物馆藏金文》《安阳博物馆藏品精粹图录》三本书籍,与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2025年《书与画》杂志中推出馆藏精品书画文物,继续推进中国文物信息中心《文化资源大数据建模与数据库建设》、《安阳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
(五)持续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一是打造特色活动矩阵。新组建涵盖文创、研学、社教、讲解等功能的对外联络部门,统筹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谋划推出菜单式讲解服务、提供常规导览讲解、志愿者讲解、馆长讲解、专家讲解、AI数字人讲解等讲解服务矩阵,打造特色讲解服务品牌;与融媒等专业媒体合作,举办“我是安博推介官”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投稿,增加我馆曝光度;精心梳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博物馆微短剧,剧本杀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加强展厅数字化沉浸式观展体验,以馆藏陶俑、壁画、书画人物服饰为原型,推出扫码一键变装活动。二是加强与中小学校、馆外机构合作,强强联合,扩大影响力。继续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奇妙交融——知识的跨界之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教育水平,针对我市中小学及高校,开展6-10场“第二课堂”专题讲座活动;暑期开展“小讲解员夏令营”,做好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社教活动,等送文化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持续打造“安博学堂”主题品牌活动,2025年开展各类活动至少70场。三是扩大研学影响力,开发多种研学课程,与三叠层公司合作,以安博考古坊为主题,申报考古研学基地。“营造工坊”研学已经完成课程的开发,完成试课后将对外推出。依托馆内现有传统文化工作室及城隍庙民俗古建特点,打造非遗、民俗类研学课程。2025年研学营业额突破5万元,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
(六)继续做好文创开发工作。增加文创售卖种类,谋划成立线上文创商店。组建馆内文创团队,发挥馆内工作人员积极性,设立文创开发建议簿,吸取馆内职工、游客建议,形成文创产品开发建议清单;加强对外交流与市场调研,多参加国内高水平文创产业研讨会,博览会等活动,掌握当前文创开发情况,市场受欢迎产品种类;加强与文创公司、高校、个人独立设计师等第三方文创机构合作,加强与三叠层公司合作,2025年最少推出20款文创产品;与河南省财政金融学院合作,利用学生毕业设计时间,设计制作以馆藏文物为原型的特色文创,择优重点开发售卖。谋划与河南省博物院文创部门合作,以馆际合作帮扶等方式,学习省博物院文创开发经验,条件成熟可利用省博物院文创开发平台,设计开发文创特色产品;深度挖掘馆内文物资源,针对临时展览,设计限定文创产品及附属周边,以半年或一年为期限,定期开发发布文创合集,形成年度系列文创。2025年文创营业额突破50万元。
(七)持续细化安全防范工作。扎实开展博物馆大楼和彰德府城隍庙安全自查、巡查,细化每日巡查区域与检查事项。加强对东侧商户区域的巡查频次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继续将所有商户纳入消防培训演练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活动。开展博物馆大楼安防工程提升项目的方案编制工作,谋划彰德府城隍庙安防工程提升项目。集中开展城隍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飞线排查专项行动,对无用飞线进行拆除,仍在使用的进行改线、穿管、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及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处置火灾突发闲情能力,坚持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演练日、消防培训及演练活动,全年开展两次消防大演练,重点检查微型消防站人员能力、馆内消防设施联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作为我市文化窗口,安阳博物馆承载着展示和传播安阳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使命。安阳博物馆将继续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策划安阳文化特色展览,讲好安阳故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