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相州佳第 佛国万象——隋唐时期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内地的长安、洛阳以及北中国的邺地,通过陆上、草原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推向高潮。
安阳作为相州的州治,在邺城衰败后迅速崛起,成为战略与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的河朔第一重镇。唐代相州城池雄固,百姓安居乐业,隋唐大运河带来了卫河水运便利。唐代相州刺史李景开凿的万金渠,利城外万亩良田。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和冶铁、纺织、陶瓷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相州窑瓷器名盛一时,唐开元寺香火旺盛。漳洹平原的经济、政治中心从此在安阳形成。
第一单元:地盛相州——隋唐治所变迁和丝路繁华
第二单元:佛国万象:安阳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造像遗存
第三单元:纷繁世相——安阳隋唐墓葬考古
第四单元:瓷中青白——安阳相州窑
第二部分:漳洹古城 英贤耀史 ——北宋、金、元时期
宋相州城就是今天的安阳城,雄踞华北平原南部,为太行余脉北岭、南岭所环抱,濒临洹河,平原坦荡。北宋相州城增扩安阳城周长为19里,比现在存留的老城遗迹大一倍以上,愈显雄伟壮丽。加上韩氏家族对相州治理造福一方,使得安阳风景旖旎,物阜民丰,至到金元时期,仍是繁盛一时。为当时北方著名的都市。虽据黄河之险,是北宋与辽金对峙争夺之重地,但近年来考古发现遍布境内的宋金墓葬。其墓室壁画依然重现了当时繁华熙攘的民风世相。
第一单元:北宋金元相州正城布局演变,宋代安阳城遗址
第二单元:相州英贤——安阳名臣良将
第三部分:彰德美誉 洹上变迁 ——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安阳
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彰德府。明初彰德府改属河南布政使司。在此以前,安阳一直从属于漳洹流域河北平原。
元末明初,因社会战乱,彰德本土居民十不存一,大量土地荒芜。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等地向彰德大量移民,政府设兵民万户在安阳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对彰德府城进行了修建。其后,彰德府的经济逐步得到了发展,成为天下“要府”。
彰德古城改筑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即现在的安阳老城。这里有九府、十八巷、十八罗汉街和七十二胡同。明朝嘉靖以后,政府特在这里设官管理交易,这里也成了国家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金属货币和纸币的流通,商业繁华的市镇。特别是清末光绪年间,安阳境内的京汉铁路修成,水陆交通的便利,使彰德府成为远近闻名“既庶而极富”的一方宝地。
彰德府治:明清彰德府
二、百业并兴——繁荣的经济与文化
第二单元:洹上名家——明清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名家
第三单元:重塑国史——民国时期的安阳殷墟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