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展览 > 展览回顾
安博展览
展览名称:陶文补史 笔墨传薪 ——焦智勤殷墟邺城陶文题跋展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
                                                                                                   前  言

  陶文是古人刻划、书绘、模印在陶器上的符号或文字,具有特殊的补史、证史和艺术价值。陶文肇始于新石器时代,以刻划、绘制为主,如仰韶、大汶口、龙山、良渚等遗址常见的图形、图像或原始文字。进入商代,陶文作为另一种物质载体,刻划、书写的文字与甲骨文同属于古代汉字体系。战国、秦汉时期,陶文逐步盛行,以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等为主要内容的模印形式大量出现。流传至今的大量陶文资料为我们了解汉字发展历程、文化面貌、文明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都安阳历史悠久,地处以晚商文化为代表的殷墟遗址、战国汉唐文化为代表的邺城遗址的核心地区。日用生产、生活陶器,宫殿、宗庙、宗教建筑等留下了诸多陶文孑遗,成为反映商代、战国、汉代、北朝乃至唐代历史文化面貌的缩影。

 焦智勤先生长期从事甲金文字、历代文物研究与书法艺术创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他在多年学术研究基础上,悉心收集、拓印、整理殷墟、邺城两地陶文,并结合书法艺术,以中国传统的题跋方式,深入辨识、研究、阐释殷墟和邺城陶文,形成了新的学术与艺术成果。此次展览就是焦智勤先生这些成果的总结。

      展览通过陶文概述、陶文识读、传拓千年等3部分,集中展出了焦智勤先生多年来收集、拓印、整理并手书的殷墟、邺城陶文题跋作品105幅,既是以学术方式对殷墟、邺城陶文的辨识、阐释,也是古文字研究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并藉此更好的传播汉字知识与书法艺术,更好的介绍安阳历史文化。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0日—2023年8月10日

       展览地点:三楼4号厅
 
       主办单位: 安阳博物馆

       基本情况:展览通过陶文概述、陶文识读、传拓千年等3部分,集中展出了焦智勤先生多年来收集、拓印、整理并手书的殷墟、邺城陶文题跋作品114幅,既是以学术方式对殷墟、邺城陶文的辨识、阐释,也是古文字研究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并藉此更好的传播汉字知识与书法艺术,更好的介绍安阳历史文化。

                                                                                               

后   记

 本次展览以焦智勤先生收集、拓印、整理的渔洋村文化遗址、殷墟遗址、邺城遗址等地陶片、瓦当等器物上的族徽或图像文字、吉语瑞图、陶印戳记等为基础,以传统书法艺术中题跋的形式,对殷墟、邺城时期的陶文进行了辨识、释读和展示。

 展览所展示的陶文拓片,多数收录在焦智勤先生《邺城瓦当分期研究》一文中,并新增20种藏家新近收藏陶文拓片。题跋内容以焦智勤先生历年来古文字研究成果为基础,包括了《殷商从字印陶质疑》《邺城战国陶文研究》《邺•邺市•邺传舍》《邺城瓦当分期研究》《邺城印陶戳记》等系列论文。李学勤先生称赞:“不惮琐细劳苦,集腋成裘,做出了令人惊诧的成绩。”书法创作上,焦智勤早年自学书法篆刻,后拜著名书法家沙曼翁先生为师,各种书体均有涉猎,而尤以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创作用功最勤。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得到了李刚田先生的高度赞誉。

 此次展览,得到了多位藏家的支持,同时吸纳了诸多学者意见。受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出,在此谨以致谢。

 

分享到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另行通知)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

版权所有:安阳博物馆 Copyright©2019 aybwg.org,aymuseum.org 豫ICP备140055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