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当地时间26日中午12:36(北京时间18:36),正式通过将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中心地区台怀镇距离太原市240公里。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惟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
此次申报的内容包括从公元四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第(II)、(III)、(IV)、(VI)等四条标准,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至此,中国已有三十八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二十七处,自然遗产七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四处。
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员表示,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和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有关国家对于五台山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并将认真研究、落实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咨询机构关于五台山保护管理的重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该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使其得以妥善保护、流传永续。
正在西班牙参加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五台山此次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经历了很多“坎坷”,充满悬念。委员会在否决五台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后,难度很大,很容易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但由于五台山当地政府对于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的材料和信息准备充分,委员会最后列出了六条“突出普遍价值”,最终确保五台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后,大会将进入中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审议过程。
新闻链接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因被认为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而受到全球公认和极度关注,申报程序复杂,竞争异常激烈。
五台山2002年准备“申遗”,2004年“申遗”正式启动,2008年1月17日,向世界遗产中心递交申请文本,同年3月5日通过审查认定。2008年9月,五台山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较高的保护管理水平折服了实地考察的联合国专家。之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积极推荐下,终于在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
五台山“申遗”,累计投入7个亿,按照世界遗产地的标准,对五台山592.88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综合整治,拆除不符合遗产要求的各类建筑10万平方米,对5个台顶、11座寺庙进行了文物保护与修缮,新建环保等各类监测站20余处,突显了五台山古朴风貌,还原了五台山的历史本真,将一个承载着丰厚文化积淀的佛国圣境以最真最美的形态呈现给了世界。
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起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会议,审议全球30处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和吉尔吉斯斯坦3个国家今年可能首次入选这一名录。布基纳法索的洛罗佩尼废墟和佛得角群岛的大里贝拉历史中心旧城因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申遗,而吉尔吉斯斯坦苏莱曼圣山则以中亚地区宗教遗址作为申遗亮点。中国内地两处景观申遗,分别是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历史建筑群。